<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复员北上,我们随父母从昆明回到北平,回到清华园。

        暖砚伴冬

        2021-12-30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这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灯谜,谜底就是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原始功能是磨墨,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有云:“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墨客、清儒雅士,大多喜欢寄情山水之间,借此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而清澈的泉水,一直深受诗人们的喜爱。从唐朝人储光羲“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到白居易的“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再到元人赵孟頫的“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咏泉诗篇,犹如一股不绝如缕的清泉流淌至今,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历来是中国人认为的做人为官最基本的准则。清代大儒阮元(1764年-1849年)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宦迹多地,政绩斐然,以清廉着称,他还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天文历算等方面造诣颇高。扬州博物馆珍藏了一副阮元《摹朱珪篆书十言联》,便是其治学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上书宋仁宗,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达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揭开了变法序幕。“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保马法”,其用意是以民力养马,结果政府却把负担转嫁到无权无势的百姓身上,变成了扰民之政。实际上,“保马法”并不始于王安石,整个宋朝一直都在努力解决养马问题,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向敏中,也曾提议把国马(国家的马,一般用于战时)散于民间外厩,这一设想最终在河北地区进行了试验。

        宋淳熙十四年(1187),杨万里在南宋都城杭州任尚书省左司郎中,六月的一天,“晓出”西湖西南边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到福建去做转运判官,目睹西湖的十里荷花,触景生情,写出了题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名诗。

        春秋时期有一位叫柳下惠的名士,因“坐怀不乱”而为后人称道,孟子尊称他为“和圣”。和圣墓在今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南。墓侧还竖立着一座《泰安县知县毛老父台德政碑》,碑文褒扬了一位叫毛澂的官员,他在清末三次出任泰安知县,重修和圣墓、保护泰山文物、整理泰山文献、振兴泰山文教,造福桑梓,为百姓喜爱。

        冰壶诫

        2021-12-23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几乎家喻户晓。诗人当时正遭谤议,送别挚友之际,以冰心玉壶自明心迹。

        位于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是茅盾晚年居住的地方。故居紧挨着南锣鼓巷主街,越过热闹穿行的人潮,转入后圆恩寺胡同,很快就看到了一个四合院,门口石碑上写着“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这个二进四合院落隐于繁华闹市中,自成一方朴素安静的天地。

        1972年冬,汪曾祺在给好友朱德熙的一封信中写道,因为办公所在地停电,他偷空回了一趟家,“一个人炒了二三十个白果,喝了多半斤黄酒,读了一本妙书。吃着白果,就想起了‘阿要吃糖炒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

        暗黄色图纸,一共有15张,其中6张浸染着血迹,文字竖排墨书,每页手写五行字,每行包括姓名,男女人口总数,共分得谷子多少,以户为单位计算。册页的边角部分已经开始残破,但上面的血迹却格外显眼。

        唐乾符元年(874年),一位诗人上表自请外放建州刺史。彼时诗人已“知天命”,又刚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而建州(今福建建瓯)时属偏僻之地,千里芜荒,匪盗横行。诗人的好友们对此很不理解。“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诗人留下这首诗绝尘而去。在他看来,自己年事已高,不该终老于庙堂,他想到边陲去,为社稷再尽一份薄力。

        奥尔巴赫的巨着《摹仿论》(Mimesis)那个着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是游牧或半游牧部族成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纵213厘米,横119厘米,为清乾隆年间苏州艺人绣制,是世上仅存的一件,其上有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

        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在就义前曾留下一句感人至深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她因起义之事泄露遭清廷逮捕,在狱中留下的唯一一句供词。

        文章与人格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有人认为人格卑劣的人也能写出绝世好文,也有人认为纵然人格卑劣的人写出了好文章,但割裂了文与道,并不值得推崇,值得推崇的是文如其人,仁爱敦厚。

        运河佳绝处,放眼清名桥。清名桥原名清宁桥,是大运河无锡段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桥东侧刻有《重建清宁桥碑文》,留存至今,撰写碑文者乃清代无锡着名贤臣邹一桂。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之一,即君子应有坚定的信念、喜欢学习,一生坚守正道至死方休。《论语》容易背诵,但要在生活中践行书中的道理却不容易。

        李清照如果还活着,是938岁,肯定老态龙钟,但是,读她的词,感觉她还活着,二三十岁,最多四十岁,青春不老,风韵长存。她最为脍炙人口的当然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许多读者就是这样走进她的艺术世界的。多少年来,李清照在读者心目中,定格为郁闷、忧愁、凄凉、孤独、深沉、面色苍白。其实,这只是她心灵肖像的一部分,她还有春心不能自持、风情万种的一面,即使忧愁,也是甜蜜的。

        董必武1921年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3名代表中,只有他和毛泽东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日报》1982年5月22日曾刊载过一篇题为《铁纪委》的报道,写的是40年前延安地区纪委的两则故事。如今读来,仍或可借鉴。

        眼见为实

        2021-11-18

        1932年11月,虽然只是初冬,地处大山深处的陕西省柞水县谷子沟却已下过小雪,十分寒冷,小河里结满了冰,人们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山东省五莲县确定为整党和结束土改工作实验县,并派华东局组织委员会主任、土改指挥部负责人张鼎丞同志,带领工作团,进驻五莲县,全面领导实验县工作。

        年纪愈长,青年时期喜欢李白的心情有所弱化,“渐近杜甫”,是常常想写的题目。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对生存场景的精微识见及文字描摹,对下层民众的同情怜悯……这一切,让领会的读者无不深感敬服。杜甫这博大襟怀与独到观察眼光、雕刻一般的文字综合完成的作品,解读起来,有时未见到相同情景,凭一般想象,还真不易到位。